說到中國攝影,不得不提一下郎靜山大師
郎靜山(1892年6月12日—1995年4月13日),浙江蘭溪人,生于江蘇淮安,中華民國極負盛名的攝影家,于1949年遷居台灣后曾經幾度遷徙,曾住過台北臨沂街以及新北市板橋區。
郎靜山為軍人郎錦堂之子。他自幼喜愛中國書畫,12歲從上海南洋中學圖畫老師李靖蘭處習得攝影原理、沖洗與曬印技術。主張使用西方的攝影技術為工具,在表現上應該多研究國畫精神旨趣。曾言:「我主張在技巧上,應吸收西方科學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難事;但要談到藝術視界,無論取景或色調,我都認為應多研究國畫中蘊含的旨趣。」
郎靜山運用繪畫技巧與攝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疊,創立「集錦攝影」藝術,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一生酷愛攝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龍攝影界展出。
《煙波搖艇》 1951年
《臨流獨坐》 1933年
《迎客松》 1933年
郎靜山的集錦攝影,仿國畫、重意境、師古法,在形式上模仿傳統國畫,題材和主題意趣,多取自古畫、古詩詞,是中國繪畫風格和攝影技法的統一,既具有個人的藝術風格,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山亭自有悠貞趣》 1950年
《煙樹晴嵐》 1978年
《一片春帆著遠天》 1936年
郎靜山用中國畫里的「定景」,其實就是攝影里所說的「構圖」來攝影。
《曉風殘月》 1945年
《湖濱秋色》 1939年
《春樹奇峰》 1934年
《寒林》
《松蔭高士》 1953年 (郎靜山喜歡張大千的胡子,所以張大千常常是郎靜山戲作的模特兒。)
《斜風細雨不須歸》 1960年
《華亭入翠微》 1986年
《中國式大學》 1972年
《華溪鹽井》 1938年
《野渡無人舟自橫》 1988年
《曉汲清江》 1934年
《花好月圓》 1950年
《高山竹》 1935年
《香生九畹》 1930年
《啼鳥》 1957年
《鹿苑長春》 1970年
《寒鴉》 1930年
《英雄獨立》 約1970年
《春天》 1957年
《積實種花》
《枝頭小鳥》 1994年
《松鶴長春》
《枝間弄好音》 1953年
《愿作鴛鴦不羨仙》
《蟪蛄愛草綠》
《森林之路》 1956年
《狂野之最》 1950年
《云深不知處》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