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小白,在新手期,在看到其他人拍攝的「背景虛化」的照片時,會覺得「很神奇」,覺得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技能;甚至,有不少攝影小白,就是因為想要拍攝出「背景朦朧」的照片,才入坑的。侍墨當年亦是如此。現在回想起來,這應該算是攝影新手的必經之路吧!
而且,現在的智能手機也可以拍攝出背景虛化的效果了,想學攝影,拍照成本也降低了許多。 那麼,用智能手機攝影,如何拍攝出背景虛化的效果呢?1、攝影主體不要太大。背景虛化這個效果,通常是用來拍攝花朵、昆蟲、人像,以及其他靜物的。很少有人會用「背景虛化」的效果來拍攝高樓大廈、河流山川的。
也就是說,攝影主體的畫面占比,要小于攝影背景,背景虛化才有意義。如果主體的畫面占比很大,也就不需要背景虛化的效果來襯托了。 2、手機和攝影主體之間的拍攝距離,要近一些;攝影主體和攝影背景之間的拍攝距離,要遠一些。背景虛化的原理,是讓攝影主體和攝影背景,處在兩個焦平面上。一個清楚,另一個必然會模糊。
讓攝影主體離手機近一點,讓攝影主體和攝影,背景離得遠一點,就是要把攝影主體和攝影背景分成兩個焦平面。手機距離攝影主體之間的距離,可以控制在10-20cm左右,低于這個數值,有可能會對焦不實。然后把對焦點放在攝影主體上面,攝影背景就會虛化。
3、手機設置「大光圈」。大光圈這個功能,以前是相機的專利。現在,大光圈成為了很多智能手機的「基礎功能」。開啟大光圈的目的,就是縮小景深范圍。景深范圍,也可以理解為是照片「清晰度范圍」。景深范圍越小,照片「看上去清楚」的區域就越小。
手機開啟大光圈功能,與關閉大光圈拍攝的最直觀區別,就是背景虛化的程度。當然,智能手機的背景虛化效果,是不能和單反相機相提并論的。畢竟,智能手機的拍照效果除了包含「真拍」,還要依靠「算法」補充。有時候,受拍攝條件限制,智能手機「算得多+拍得少」,看上去就不那麼真實。
4、用攝影App軟件拍照。用智能手機拍照的另一個優勢,是智能手機可以裝很多攝影類的App軟件。攝影小白可以直接打開App拍照,修圖和拍照一次成型,想要什麼效果,在拍照的時候可以直接套用濾鏡。
有了各種攝影類的App加持,背景虛化效果那都是小意思。給模特換頭,給風景換天空,那都是分分鐘的事兒。不過,用攝影App直接拍攝的照片,基本沒什麼細節可看。玩個新鮮還是可以的,如果真的當成攝影作品,那就貽笑大方了。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