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生活的藝術,而每天的生活都是永恒的電影。所以不妨嘗試把每日生活瞬間,發揮想象力變成一幅幅電影海報吧!
這期,小助理來和大家換換思路,聊聊如何利用前期拍攝和「后期」讓照片「升級」變得更有電影海報內味~
相信一定會對你的后期思(腦)路(洞)有所啟發,所以跟著小助理一起往下看吧!
▌什麼題材更適合后期海報
● 那些背影
背影照片更顯孤獨、落寞、沉思,這種狀態就讓人感覺很有故事。所以背影照P成海報有天然優勢~
by 豆瓣 ©Desperado
by 豆瓣 ©Desperado
by 豆瓣 ©kaka
像上圖這些:拍攝背影,鏡頭不正對人物的五官或前身,而是去拍人物后腦勺或背后。有些小伙伴可能認為,拍這樣的照片是在浪費時間,其實不然!
by 豆瓣 ©安隅
by 豆瓣 ©白
這種背影拍攝的獨特效果,往往是從正面或側面拍攝難以達到的。
by 豆瓣 ©未名時光
盡管這些照片中看不到人物的音容笑貌,但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卻能通過人物的形體產生一股強烈的藝術吸引力,對人物進行種種想象和猜測。
by 豆瓣 ©東北在逃凍柿子
by 豆瓣 ©新西蘭崖街日記
by 豆瓣 ©白
● 特寫
一直以來很多電影海報都喜歡以特寫的方式呈現,區區的一幀局部特寫就能把人迷得不要不要的~
by 豆瓣 ©寒山
面部的特寫畫面,能放大內心活動傳給觀眾,能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
by 豆瓣 ©安隅
by 豆瓣 ©白
除了面部,肢體這種極簡形式的局部特寫,給人的視覺體驗也自帶高級感,拍出來的局部照也是極具獨特性的。
by 豆瓣 ©白
by 豆瓣 ©安隅
by 豆瓣 ©kaka
by 豆瓣 ©sun
俗話說如果拍不好,一定是因為離的不夠近,比如這個煤氣灶的火焰,特寫拍出來高級感直接拉滿~
by 豆瓣 ©可可樂樂
● 極簡留白
畫面中極少的攝影元素有時更能傳達氛圍和意境。畫面也更容易利于后期和文字排版。
by 豆瓣 ©三年二班周杰倫
如果畫面內容過度,也可以試試二次截圖達到畫面剩下最少的元素。
by 豆瓣 ©彭魚宴
by 豆瓣 ©安隅
● 街景人像
在一些特定的街景元素,捕捉人物元素特別適合營造電影感的畫面。
by 豆瓣 ©彭魚宴
by 豆瓣 ©kaka
人物的出現,不但豐富了畫面內容,也強化了畫面的故事感。
by 豆瓣 ©白
by 豆瓣 ©墮
▌選擇合適的構圖
電影海報常規的豎構圖,在用手機閱讀時,畫面更具沖擊力,所以發朋友圈是再合適不過的啦!但是因為有文字的加持,照片的構圖也尤為重要,這幾個構圖就很適合~
● 對稱構圖
by 豆瓣 ©迷嶼_MY
● 前景構圖
豎構圖的能更好的呈現遠近層次感~
by 豆瓣 ©kaka
by 豆瓣 ©kaka
by 豆瓣 ©Hannah_Aries
by 豆瓣 ©白
by 豆瓣 ©安隅
by 豆瓣 ©普魯卡因
by 豆瓣 ©普魯卡因
by 豆瓣 ©普魯卡因
by 豆瓣 ©普魯卡因
▌后期的小技巧
小助理知道大家都喜歡實打實的干貨,所以,關于照片后期成海報,小助理也給大家總結的一些小技巧:
● 用色塊去填充
一張照片總感覺畫面缺少點東西,完成度不高。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畫面缺少形式感,太過單調所造成的。我們可以去用色塊填充增加后期的形式感。
by 豆瓣 ©白
by 豆瓣 ©秋水
by 豆瓣 ©kaka
● 轉變角度
拍攝需要角度創新,后期也是如此,有時,不如轉換下照片角度,也許你會有意外收獲~
by 豆瓣 ©無用一圖
● 選擇合適的文字和排版
比如人文類街景,用現代字體就不如中式的文字樣式更合適,風格也更契合~
by 豆瓣 ©普魯卡因
這幅作品:河流,選擇流線型的文字,更契合了命題,讓文字好像水面吹起的漣漪~
by 豆瓣 ©simple
當視覺焦點在照片中心的人物身上,所以不妨把文字的排版也同樣放在中心:
by 豆瓣 ©彭魚宴
●利用反差對比
人眼對于色彩的感知本身也比較的敏感,冷色調與暖色調的反差作為色彩層面的碰撞,能夠給予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by 豆瓣 ©白
或者你也把照片處理成黑白,留下一個焦點色:
by 豆瓣 ©段兆倫
陰影會創造出一種奇妙的神秘感。因為我們無法看到隱藏在黑暗中的東西,所以會更想了解,引發好奇,使人們引發一系列的聯想。可以調整曝光等參數加強明暗對比,能讓人們不只是停留在照片的畫面本身。
by 豆瓣 ©大灰
by 豆瓣 ©大灰
by 豆瓣 ©高興
▌尾聲
好啦,今天小助理的分享就到這里結束啦~你最喜歡上面哪張作品呢?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